鄭錦華:勿只流於形式 接神應持感恩心
民俗文化工作者鄭錦華指出,接神不應該只局限於儀式而已,接神者也應該持有感恩、孝親敬老之心。
“古時候接神祭拜儀式是由家中的長輩執行,這象徵著東方民族孝親敬老的思想;無論如何,這個傳統現在已沒有多少人跟隨。”
他認為,一般傳統祭拜儀式都應該帶出華人的傳統美德,而不應只是流於形式。“接送灶神的儀式除了是對神明的尊敬,另一方面也可以象徵對母親一年照顧我們飲食的感恩之心。”
他說,接神的家庭也可以準備喜糖,祭拜後將糖果分給全家大小吃,討個吉祥。
各籍貫接神 儀式大同小異
鄭錦華也強調,常有許多民眾誤解“接神”意為迎接所有神明,但實際上所謂“送神”和“接神”中的“神” 指的是灶君。
“灶君是掌管廚房和伙食的神,華人祭拜灶君,是希望灶頭‘旺’,生活飲食無憂,具有追求祥和、進步生活的意義。”
他說,各籍貫接神的儀式都大同小異,只須要準備水果、一些食品或湯圓,有的人則會焚燒“神馬”迎接灶神回灶。
“根據‘送神早,接神遲’的習俗,接神時間可以是在早上甚至中午以後。人們是以自己的心理推測,灶神一年沒回到天庭,所以急著要早一點回家;而回來‘開工’則越晚越好。”
不方便接神 應事先稟報
現今很多人都遺忘“接神”一回事,鄭錦華說,實際上這種作法不受到鼓勵。“如果真的初四不在家,不方便接神,人們可以事先在送神的時候向灶君稟報,以示尊重。”
另外,他也透露,中國人是在大年三十午夜以後即正月初一接神,而南洋一帶則定在初四接神。
“關於這點,並沒有任何文獻記載其原因,但根據一些趣味性的推測,南洋華人是要讓灶神多在天庭休息幾天才回來。另外,這也代表著可以讓負責家中伙食的婦女多休息幾天。”
剪報:接神應持感恩心(光華日報2007年2月22日報導)
記者訪問:刊登於馬來西亞光華日報2007年2月22日國内A8頁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Note: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.